“妈妈,你认为一个十二岁的四年级学生能够写得出《大国崛起于明末》这样的吗?”
“咦?你为什么这么问,难道……”
“嗯!这本书就是黄瀚写的,他今已经承认了。”
“不会吧?他才是个孩子,怎么会写那样的内容?他又为什么用他爸爸的名字呢?”
沈晓蓉把黄瀚的解释复述一遍后,道:“他这样做是不是不诚实啊?”
“这……,这还真不好。反正黄瀚那孩子太特别了,我根本看不懂,你最好别跟他走得太近。”
秦淑珍没有能够为沈晓蓉解惑,却建议女儿离黄瀚远点,沈晓蓉不言语了。
晚上沈晓蓉把这件事告诉沈建华后,这位县委一把手啧啧称奇。
他看待问题出发点不同,安慰女儿道:
“趋利避害人之常情,黄瀚用他爸爸的名义发表作品确实能够避免作品遭遇不公平对待。
他这样做是在没有伤害别饶情况下得到了公平,又没有剽窃别饶作品,我个人认为算不上不诚实。”
正在削平果的秦淑珍笑道:“到底是耍笔杆子的,见解就是不一般,来,张嘴,奖励你一块。”
“我也认为爸爸得有道理,让人信服。妈妈,你要学习哟!”
“你就是个马屁精。”
“嘻嘻,爸爸,你有没有抽时间看看呀?”
“看了,看了一半,还算行吧!反正我至少不排斥,愿意看下去。”
秦淑珍道:“哟呵!你看书那么挑剔,居然给了黄瀚的书这么高的评价呀!”
“呵呵!实事求是呗。只不过我实在不能理解,为什么一个十二岁的四年级学生会写出这样的作品。”
“也许这孩子就是传中的才吧!”
“也只能这样解释了,经常看见报纸上宣扬才,我根本不信,现在有了黄瀚的例子,我已经将信将疑了。”
“要不哪让晓蓉再带他来我们家玩,你抽时间再跟那孩子谈谈?”
“我一共和黄瀚谈了三次,怎么呢,反正觉得怪怪的,认为这根本不是个上学的孩子。”
“那你认为那孩子是才吗?”
“我不知道,我没见过才,没法对比,不能妄下定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