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冬天,林平之时常带人去华山周边救济穷困,以收拢人心,用的都是华山派的名义,还时常让师兄师姐们帮忙。
正如韩愈所说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
天下之大,缺的从来都是有识人之明的人,而不是人才。
这就好像汉、明的两位太祖高皇帝。
他们一统天下时,所用的文武大臣,几乎都出自于,自家附近那一片小地方。
而那些赤贫出身之人,除了父母妻儿外没有太多羁绊,最想要的就是衣食暖饱无忧。
林平之只需施以恩惠稳住年长的,年幼的则好生培养,人才是绝不会缺的。
这些人本就在最底层,想过上好日子,就只能依靠林平之的施舍。
只要林平之善待他们,又确立下威信,怎么也比外面收来的徒弟更易获得忠心。
过年时,他又先请示了岳不群,再以华山派的名义钱办了一百来桌酒席,请自己的佃户们同乐,就连岳不群和宁中则也来了。
林平之陪同岳不群向那些老人家敬酒,逢人便介绍他作“恩师大岳先生”。
那些老人总是紧抓着岳不群的手,说些感恩之话还有许多家长里短,不时热泪盈眶。
岳不群修习紫霞功,对情绪克制得紧,只是一直带着笑容。
不做,这一次林平之真心觉得,岳不群的笑是发自肺腑的喜悦。
喜欢人前做君子的人,必定好名。
如此多百姓真心感谢拥戴他,绝对是他想要得到的。
所以,林平之才会更喜欢能号称君子的人,哪怕只是伪装的。
因为,身为强者的他们,至少还有可能被弱者的卑微行为打动。
而田伯光那样的所谓真小人,绝无可能怜悯弱者。
除非有比他们强大的人出手制裁,不然弱者就只能被他们肆意欺辱。
在林平之的规划下,华山脚下,一座占地姑且只有数十亩的华山书院正在修建中,暂时还比较简陋。
当然,等到华山派真正崛起的时候,肯定还会扩建装修的。
至于教书先生,林平之突然有了点想法,因而写了封信让锦衣卫帮忙送去衡山。
既然刘正风和曲洋都想隐居了,不如他就请他们来华山脚下这个小小书院做个音乐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