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4章纵谈犹说旧升平(1)
三月的汴水,草长莺🕂飞,岸边杨柳依依,河上船行如🖋梭。
此时风光正好,正是踏青的时节。
城中士子、百姓,乃至官宦人家的子弟,多有头簪鲜花,踩着青青的草皮,在河畔的🞈柳树下漫步。丝竹曲乐悠然河上,那🆀🌛是妓女陪着恩客荡舟水面。河边有几处帘幕重重,以丝缎圈起一块土地,这是达官贵人家的女眷休息的场所。
不过🕖苏颂今日带着儿子🈘苏熹出城,却不是为了踏青。也没有往河边的僻静去处,而是来到了城外的码头边——他是来迎一位客🎳🕆人的。
五十多岁的苏颂在官场上沉浮三十年,如今🚘📭🞂也算是身居高位,一个集贤院学士就让几千几万的官僚一辈子都只能仰望,而他很快便要就任的应天知府一职,也是大宋四百军州中,排在前五的要职。
虽然在码头上,认出身穿常服的苏颂的人不多,但十几个身穿红袍的元随,就已经是人人侧目,都在猜测究竟是哪路神仙,能让至少是两制一级的高官亲自出城来迎接。好奇的人们很快🝎🍗就知道了究竟。码头上每到一艘官船,苏缄的一名元随酒会上前去高声询问,问着是不是邕州苏皇城的船。
皇城🕖使是武职,为正七品,是四十阶宫苑诸使中最高一级,离横班也只差一步。但这个官职很显然远远比不上文臣中两制官,绝不够资格让人亲迎。只会是来迎接亲戚长辈,多半就是同样姓苏。朝中两制以上的贵官,姓苏的不多。熟悉朝堂人事的,很快就猜到了码头上这位高官显宦的身份。
时间一点点的过去,每一次询问,都是否定的答案,随着苏颂而来的元随⚕👌们也渐渐没了精神🕁。到了午时前♧后,伴着几声锣响,又一艘从南而来的官船渐渐的靠近码头。苏颂的元随照例上前,有气无力的喊话,“可是邕州苏皇城的船?”
“正是!”回🉈🅗🆨答声中气十足,反问🕪🌝道,“可是苏子容苏学士?”
苏颂上前一步:“苏颂在此!”
一个须发花白、🃫🚫🖔面孔黝黑的老头子很快就从船舱中走了出来,六十多岁的模样,脸上的皱纹差不多能夹死蚊子。不过精神矍铄,腰背一点也不⚂🎦📑像这个岁数的老人一般佝偻。站在上下浮🌉动的船板上,不见身子动摇半分。
随🉇🅋行之人都有着一副晒得黝黑的皮肤,甚至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,也是微黑的🜌肤色。而且有好些个仆役明显的是岭南的相貌,显然是从南方进京来的官员。
苏颂一见那👇老🉈🅗🆨头儿🇮🛻,便在码头上拜倒:“侄儿拜见二十六叔。”
“子容,不必多礼。”老头儿等着船板搭上来,忙走上栈桥,亲手扶起苏颂,上下打量着:“这可是多年不🔙见了🍄🅥。”
苏颂执着老头儿的手,相看泪眼:“⚇🏓昨夜侄儿接到二十六叔让人从雍丘连夜送来的书信,真是喜出望外。前几次二十六叔上京,侄儿在外任官都错过了,今次当⚈🏝🛃真是赶👧巧。”
“谁说不是?上一次见面,还是仁宗时候的事,都十多年了。”老头儿和苏颂一起叹了半晌,终于想起了什🔙么,回头招了两名少🔛年和那个皮肤微黑的小女孩儿:“对了,这是你的侄儿侄女。”随后就冲着孙儿孙女喝道,“还不来拜见你们七伯!”
苏🉇🅋颂坦然受了他们一礼🈘,问着老头儿:“都是元哥儿🖋的?”
“嗯,🌖⚪🔑都是大哥的。”老头儿点点头,“👋二哥家的两个还小。这次上京,顺道让他们见见世面,总不能一辈子都在待在广南。”
河上一阵风吹来,老头儿眯起了眼:“还是春天啊,在岭南待得🞛🔹太久,都不习🎋🏞惯北🜌方的清寒了。”
苏颂笑道:“二十🇮🛻六叔三年四诣阙🕪🌝,怎么还是没习惯?”
老头子随之一笑,带着一丝苦涩:“若🀘是当真🍓🇦习惯了,我苏缄都不知该怎么回邕州了。”
邕州知州苏缄,今年春天又是奉旨诣阙。
熙宁🕖四年,交趾就🇮🛻闹了一次,有消息说🀘准备北犯,不过后来证明是虚惊一场。但当今天子,还是将苏缄调去了邕州。自从中了进士出仕之后,苏颂的这位堂叔在南方诸路做了近四十年的官,甚至还参与过讨伐侬智高叛乱的战事。论经验、论资历、论威望,在广南都是排在最前面的。有他守着邕州,才能让天子和朝堂放心。